over 12 years ago

OmniAuth 本身並不是一套被限於特定框架、特定認註冊系統上的認證方案,而是一個基於 Rack 的「認證策略提供者」。

主要架構

Provider

OmniAuth 將所有的認證提供方,通通視為不同的 Provider,每一種 Provider 有一個 Strategy。不管你是 Facebook、還是 LDAP,通通擁有各自的 Strategy。

Strategy

每一個 Strategy 分為兩個 Phase:

  • request phase
  • callback phase

而 Omniauth 提供了兩個主要的 url

  • /auth/:provider
  • /auth/:provider/callback

當使用者 visit /auth/github 時,OmniAuth 會將你導到 Github 去作認證。而認證成功之後,會 redirect 到 callback 網址。通常我們會在 callback 網址作 session create 動作(透過拿回來的資料 find_or_create user)

使用 Strategy 的好處

使用 Strategy 的好處很多。最明顯的我覺得有幾點:

1.能夠將 routhing 切得很乾淨。

這點顯而易見。

2.能夠在網路不通下繼續實作認證。

有時候開發中,可能正用本機網址,無法實作 callback。有時候則是網路不通。OmniAuth 可以讓我們使用一套 developer strategy 去 "fake"。

所以在開發過程中,即便遇到網路問題,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寫 developer strategy 的方式,拿到同格式的假資料,完成假認證、假 callback。

lib/developer_straegy.rb
require 'omniauth/core'
module OmniAuth
  module Straegies
    class Developer
      include OmniAuth::Strategy
      
      def initialize(app, *args)
        supper(app, :developer, *args)
      end
      
      def request_phase
        OmniAuth::Form.build url:callback_url, title: "Hello developer" do
          text_field "Name", "name"
          text_field "Email", "email"
          text_field "Nickname", "nickname"
        end.to_response
      end
      
      def auth_hash
        {
          'provider' => 'twitter'
          'uid' => request['email'],
          'user_info' => 
          {
            'name' => request['name'],
            'email' => request['email'],
            'nickname' => request['nickname']
          }
        }
      end
    end
  end
end

( 這是 0.3 範例,出處為 OmniAuth, 昨天今天明天

而新的 1.0 Strategy Guide 已經 釋出,一個 Strategy 需要完成的部分大致上有這三個:

  1. request phase 如何完成
  2. callback phase 如何完成
  3. 定義回傳需拿到的資料:如 provider name、uid、email、以及 extra info

User Info

在 0.3 版的範例裡面,可以看到回傳的資訊是使用 auth_hash 去包。這也導致了另一個混亂的情形,各種不同的 Strategy 寫了不同的 auth_hash,把 auth_hash 拉回來時,create User 的介面相當混亂與醜陋。

而自 1.0 版起,這些使用者資訊將會切成四種 DSL methos : info, uid, extra, 和 credentials

class OmniAuth::Strategies::MyStrategy < OmniAuth::Strategies::OAuth
  uid { access_token.params['user_id'] }

  info do
    {
      :first_name => raw_info['firstName'],
      :last_name => raw_info['lastName'],
      :email => raw_info['email']
    }
  end

  extra do
    {'raw_info' => raw_info}
  end

  def raw_info
    access_token.get('/info')
  end
end

把基本資訊的存取切分的更清楚。

讓我把各家新版的 Strategy 翻出來介紹給大家吧:

看完這些 example,相信你可以更了解這些資訊架構後面的想法是什麼。

小結

而因為 OmniAuth 是 rack-middleware,且介面單純的緣故( 兩組統一 url),因此可以接在各種任何支援 Rack 的 Ruby Web Framework 上,在這一層之上就完成握手交換資訊的互動。於是整個認證過程就可以與「框架」和「框架上的傳統認證方案」完全切割分離,開發者可以透過這兩組介面完成傳送與接收資訊的動作,而不需像傳統實作,必須大幅客製 controller 與 routing 遷就 provider。

下一節我將繼續介紹,為何 OmniAuth 要自 0.3 大幅改版至 1.0 。

← OmniAuth - 實作多方認證的最佳實踐 (1) OmniAuth - 實作多方認證的最佳實踐 (3)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