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公司的工程師或視覺設計師,在公司最怕公司高層宣布一件事:「這個月我們要來大改版」。
如果公司宣布這件事,往往就是預告著公司三個月後的「第二版」上線後,大離職潮的開始。
為什麼要大改版?
需要大改版的原因,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 原先網站太醜
- 原先網站動線不良,有太多結構性問題
- 交易成功率很低,而老闆覺得是「視覺設計」上的問題。
為什麼工程團隊最恨聽到大改版,以及大改版後會有離職潮。通常是因為在改版過程中每個團隊不可避免的照順序會發生這幾件事:
- 因為美、醜、動線的主觀性,所有同事大內戰,戰成一團。
- 內戰過後,最後只產生一個結論:由 PM 主持公道(a.k.a 都他來規劃,大家不要吵)。但是把最後決定權交給他,通常也等於把 deadline 交給他。於是這個大改版就會出現一個完全不切實際的上線日。
- 大家因為這個上線日瘋狂的加班,爆肝撐到終於上線。結果,原先舊的客戶用得非常不順手,信箱內客訴一大堆。但是,原先期待上漲的交易量也跌的更誇張,老闆震怒。但大家實在不想改版第三次。
- 因為大改版,所以網站內有些好用的舊功能,或者是 workflow,消失或爛掉了(當初沒辦法寫 Integration Test 或根本沒時間寫 Test,或寫 Test 也阻擋不了因為 UX 的改變造成的動線問題)。工程團隊忙著修理或 Revert 成原來的動線。
- 最後工程團隊又累又沒成就感又被眾人指責,憤而離職。
所以大家非常痛恨「改版」。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從 GrowthHack 的角度與手段分享,如何「無痛」的改版。
第一件事:找出關心的產品指標
為什麼要改版?改版說穿了就是希望產品能夠「更好」。
既然是「想更好」,那麼第一件事就是要精確的定義什麼叫做「好」。
產品的服務交易成交量低,那需要改善的地方到底是什麼?
- 你的產品多半是服務一次性客戶,所以想改善的是 Signup Rate 嗎?
- 產品 Signup Rate 很好,但是再買第二項產品的機率很低,所以你想改善的是 Retention Rate?
- 產品回購率可能還不錯,但是回購間隔非常的長,所以想改善的是購買頻率?
- 客戶看到商品往往都加到購物車了,但是購物車 abandon 率高達九成?
如果你想要改版產品,首先必須知道你想要「改善」改什麼。改版絕不不是「請美術新出幾張圖」,就叫改版。
想要改善產品,必須先知道究竟想改進什麼「過低的指標」。
第二件事:建立該指標的行為量測,建立 Funnel
很多做網商的人,很喜歡大談 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
每次改版就嚷嚷我們要改善「Conversion Rate」,然後根據網路上搜到的一些懶人包,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改進建議,這些 tips 有時候有效,有時候一點都沒效,還會造成工程團隊的困擾。
「交易成功率」不等於「轉換率」
傳統大家喜歡談的 Conversion Rate 其實講的是「交易成功率」,而不是「轉換率」。
轉換率的定義:在 Funnel 的想法中, A -> B ,B -> C,C -> D,每一個狀態的改變,都算「轉換率」。
比如說註冊量低,我們要改善註冊步驟。
註冊步驟分為
- 從 FB 進到首頁
- 從首頁進到註冊頁
- 註冊頁填完資料進到帳戶 Dashboard
比如說商品成交量低,我們要改善購物流程
購物步驟分為
- 從 Line 進到商品頁
- 從商品頁挑選商品進購物車
- 從購物車頁進到結帳頁
- 從結帳頁填寫地址到付款頁
- 從付款頁到見到交易訊息
很多人會誤認為轉換率就是「註冊數量」以及「購買商品量」。
事實上 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 談的是,從 1->2,2->3,3->4,4->5 的每一個步驟的優化。
客戶沒有辦法完成交易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
- 加入購物車的按鈕設計的很不好
- 填寫地址的動線很爛,填一填就火大了不想填
- 結帳頁沒有 HTTPS
- 結帳頁看起來就像詐騙集團的頁面
- 看到總金額,突然覺得這個月太花錢了臨時冷靜
如果想要「修」好壞掉的數據,應該確實找出壞掉的部分修好它,比如說 2->3 是好的,3->4 是壞的。
但傳統的「大改版下」,往往是在不明就底的情況下把 2,3,4,5 全改了。
3->4 沒修好不打緊,結果連當初沒壞的 2->3 都壞了,交易量反而下跌是很正常的事。
前端工程師不應該寫 Integration test 而是應該改關心 Funnel 漲跌數據
前端工程師對於改版最頭痛的地方是,Integration test 不好寫,而且改版通常還會牽扯到 CSS 與動線,這個部分幾乎大家不知道測試的尺度要拿捏到哪裡。
Well,我建議前端工程師應該關心的是 Funnel 轉換率的漲跌數據。
因為,「改版」的目的是希望「交易成功率」上升,而不是程式表面上的正確與否。「程式」就算沒有 bug,那也只表示程式設計「正確」,並不代表「程式設計正確的達成或改善目的」。
所以,改版應該關心的是 Funnel 的漲跌數據,Funnel 跌再去處理,比花大把時間寫 Integration test 有意義的多。(通常 Funnel 跌也可以順帶的知道程式爆炸了)
第三件事:一次只改一個部分,並 run A/B testing
前面提及的改版重點:
- 不要大改版
- 建立量測數據,找到哪個指標嚴重偏低
- 掛上量測工具,抓出整個流程步驟間所有的轉換率,抓懷疑病因
所以產品改版必須是小規模的針對性的修,而不是 big bang 式的改版。
接下來這段想談的是實務上「如何實作改版」:
改版通常牽扯到主觀的辯論(除非團隊內有壓倒性的強者),否則最後結論通常最後會有兩三份,再根據誰說話比較大聲,或鹽吃比較多,最後採納他的方案。
但是很多時候,UX 動線是很多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個巧妙組合,未必這個技巧在 A 網站 work,就會在 B 網站 work。
也未必 C 醜 D 美,D 的轉換率就會比 C 高,可能 C 雖然醜,轉換率卻比 D 整整高了 20%。
所以務必 run A/B Testing。分配實驗比例,確保工程團隊沒有真的因為改版,一瞬間把交易量全滅了。
說得很好聽,如何實行?
有朋友跟我說,xdite,我覺得你現在產品 Tunning 理論最近講的都超漂亮,但是好像不是在矽谷根本做不到,要建這些工具與耗用人力,我們團隊根本負擔不起。
Well,這些技巧其實都不是外星科技,市面上已經都有第三方工具可以快速且容易的實作。
- Chartio 強大的 Query 工具,可以透過簡單的介面或手刻 SQL,拉出團隊關心的指標與數據。
- Mixpanel Funnel 量測工具,透過 event-based 觀測 funnel 轉換率的超強工具,也內建 messaging 與 profile history。
- Optimizely,強大的 A/B Testing 工具,只要有簡單的 jQuery 技巧就可以在網站上改得亂七八糟。可以隨機分配流量追蹤指標。未來還會推出個人化,鎖定具特定消費行為的使用者做 A/B deal testing。
- Geckoboard 之前我在做產品時,一次要盯幾十樣數據,確保今天的 deploy 不會無意中把某 funnel 炸得亂七八糟,還要確保不會發生爆炸了,五天後我才知道的事。我沒有辦法一次在 mixpanl 追蹤這麼多指標,所以我透過 geckboard 拉 mixpanel 去顯示我關心的數據,並且可以更細的針對前一天,每一週的數據去對比決策是否錯誤。
所以做這件事並沒有那麼難,只是需要多加一點功。
Summary : After having growth mind
要說我覺得從學會 growth hack 技巧後,心態上最大的轉變與感想是:
我覺得以「產品交易成功率」的產品改進策略,把軟體開發中的僵持難局,最後一哩路上的缺口都拼起來了。
軟體開發中最常出現的幾個膠著難題:
- 專案管理中的角色切分權責大戰
- UI 與 UX 的最終定案權
- Testing 的顆粒度
都在這樣的模型中,有了很好很實際的解答。
我推薦各位也以這樣的角度,去重新審視產品開發的每一環,我相信你可以突然之間就發現一大塊新的天地。
「公司要投注多少人力去做 Growth?」這是在我的兩場 Intro to Growth 中都有人提到的疑問。
根據 Inside 上面這篇文章的 流量成長駭客(Growth Hacker)應該具備的條件。
普遍大家對 Growth Hacker 的想像是
- 新一代的 VP of Marketing
- Growth Hacker 負責統籌跨部門的改版計畫,負責改善轉換率。擬定 Growth Plan 並調動跨部門支援執行。
- 此人必須同時懂 Marketing 與 Engineering,並且叫得動 Engineering Team。
- Growth Hack 是耗能極大的技術(需同時跨 Marketing,Engineering,Design)。
所以才會衍伸出這個疑惑:「公司要投注多少人力去做 Growth?」
(其實按照這個定義,通常只有 Engineering Lead 自己跑去學 Marketing 才有可能成立...,或者是公司大到能有專職的人轉職成 Growth Hacker 專注只做 Growth Hack)
Well,我會明確的回答,現在是 2015 年,標準答案是:公司要「投注所有人力去做 Growth」。
其一:公司的存在就是為了「Growth」
以前做產品,我們都被部門分權職掌迷惑了,以為 RD 只要負責開發功能就好,PM 只要負責安排資源就好,Art 只要負責設計就好,Marketing 只要負責行銷就好。結果通力合作下,產出一個巨大的畸形怪物。為什麼?因為所有人只 care 他們自己的業務。
大家各自做各自的,遇到業務重疊之下,互相吵架然後妥協一下,最後做出了完全沒道理的功能。以前 Startup 時期窮,大家關心公司成長,資源也少,程式碼醜但起碼都做在點上。公司募到錢請了一大堆人進來做產品,開發速度變快了,但是產品變得亂七八糟。
為什麼?因為員工不知道他們被雇用進來的意義在哪裡。所以他完全不關心公司產品與用戶死活,只關心他能不能玩到自己想玩的技術。這就是為什麼公司雇用了越來越多員工,但產品卻越來越退步。
所有人都忘了被雇用的目的以及雇用新人的目的,就是為了「Growth」。如果大家做產品沒有抱持著這種想法,公司不可能會成長,只會陷入部門執掌的內戰。內耗而不是成長然後擴大規模。
所以這是為什麼要投注所有人力去做 Growth 的其一原因。
其二:Growth Hacker 本身不可能叫得動所有的人同心 Growth Hack
Growth Hack 的技巧與心法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其中大量牽扯到了前端 UX、Copywriting、AB Testing、數據判讀。主要的 GH 流程是先上工具對產品重要的指標數據進行監測,檢測到某些指標異常的低,進行改善。
「改善」講起來簡單,其實做到卻很難。
比如說,怎麼改進產品的 signup rate 或者是 referral rate?
在不理解 GH 的情況下工程團隊的「正常」反應
- 當 Growth Hacker 跟工程團隊通報時的時候,工程師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會是「幹....又要改版了喔,是有完沒完啊」
- 跑去請前端工程師埋個 funnel 做個兩種不同的設計 A/B Testing,他們的心裡就會幹「阿幹,是錢太多還有時間太多喔,一個設計都做不完了,還做兩個。」
- 當檢測到整個 referral program 根本是爛的,需要更換成這個設計那個設計,搞不好設計師背後偷罵「阿那你主觀美感改了更醜好嗎」。
不要以為工程團隊就是懶惰,事實上產品一個「小」改版,其實遠非想像的簡單,更何況有時候 UI 與 UX 很主觀,光舌戰就要吵很久。
就算是 Engineering Lead 都不可能叫得動所有人「馬上」改善。更何況手上沒有兵權的 Growth Hacker。不馬上陷入內亂才有鬼。
其三:工程團隊必須要先理解,接著看到成果,才會有成就感,才會主動,才會覺得自己對公司進行了正向貢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個月前當我只有跟另外一個部門在單獨研究 Growth Hack 時,改一點小東西都很難叫得動人。好吧,叫不動人,或者是同事忙到爆炸,只能自己下去自己改 code。但產品不小心變得醜了一點,大家就抓狂起來了。因為「不知道改了可以欉三小,而且感覺都很主觀」
後來當我發現內亂以及排斥的原因是不知道 growth 的原理, how it works 時(我一直開票要修這個那個,同事覺得我沒事找事幹起乩)。我決定寫了一份完整的投影片,跟整個 team 講解 growth hacks, how it works。然後雖然最近我把某個功能改的好像比以前更醜,但是 order 數瘋狂成長,原因是這個那個時。
有些同事眼睛聽完瞬間就亮起來。立馬可以舉一反三去找資料提出我們可以把某些功能跟流程改成 best practices,別人是怎樣做怎樣做的,我們可以試試看。而且 designer 在做設計時,也會自己多做一兩版,我們無法決定時,fnd 就直接開 A/B Testing 上去測轉換率。
產品設計突然間就有很大的突破,團隊也更自動自發去把細節做得很好。
差別只在於全 team 大多數懂了 growth hack how it works。大家改了的這個設計,可以立刻就從埋的 funnel 數據跳動,直接看到這個改版對整個產品以及轉換率以及利潤的改變。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成就感。
Summary
所以結論是:公司要投注多少人力去做 Growth?
答案是「全部」。
公司的員工必須懂 Growth 以及關心 Growth,並瞭解公司當季最關注的成長指標。否則你必須關心這個員工的存在正當性。
反過來,員工也必須問公司主管或老闆,究竟公司 Growth 注重的指標是什麼,否則很有可能最後結局也只是跟著大家瞎忙一場。
生命有限,別彼此浪費時間。
2012 年我曾經寫過幾篇對當時社會很震撼的文章:
不可諱言的,這些文章讓我在 2012 當時被戰慘了。在當時我簡直是邪魔歪道的代言者。但這些文章在 2014, 2015,這些篇的思路卻變得「政治正確」無比。
雖然寫這三篇文章「代價」真的很大。但這幾年很多人寫信或留言給我,感謝我在他最迷惘的路上大大的拉了他一把,改變了他的人生,正往自己喜歡喜歡且擅長的方向光明前進。
我開始覺得寫這些東西或多或少帶來給社會一些價值。
今天,在這裏我要分享一個更驚世駭俗的主題:「為什麼你應該輟學?」
為什麼你應該輟學去?
我必須坦承,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我獨創的,而是從最近一個我很欣賞的 Youtuber 的影片所摘錄的心得。題目也叫「Why You Should Drop Out Of School」,這個 Youtuber 是一個新加坡人。
作者會拍攝這個影片的初衷:是在讀完高中後,他決定不再升學(雖然他的成績好到可以上南洋 JC ),而希望全心當一個職業的 Youtuber。他的同學和父母都勸他別這樣做,這樣是不智的。但他認為學校教育根本上是一個錯誤,於是他打算拍這個影片來解釋他做這件事的思路,以及反駁常人對於學校教育錯誤的慣性認知與論點。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School is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作者希望現在的你,回頭想想:
- 當年你花了十幾年時間這麼大量精力讀的國語成語物理化學,現在對你的幫助是什麼?
- 當你學習且得到這些知識的時候,最感動最喜悅的時刻是?
.....XDDDD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Teachers are great educators
作者說,現在在主流社會看教師,當然都會覺得他們是在混日子的人 XDD
但是你要想想,當這些人知道自己要教的東西是如此乾燥無味,而且學生完全對內容也不感興趣時,你是要他們怎樣熱血起來?
然後學生要跟這些已經不想教書的老師的困在一起,然後還要希望這些老師會是 great educators?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A Degree is very important. Nobody will employ you if you don't have good qualification.
作者想問:對於「Good Employee」的定義是什麼?「Good Employee」的定義是「一個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的員工」。所以與其花了16年在學校學一大堆不相關的東西。那為什麼他不選擇在學校外,從網路上,從書上,從社會人群中,花時間學一堆更相關的技能呢?
如果這兩種學習方式,都投注十六年在上面,你覺得哪一個方向會得到的更多的工作技能?哪一種人你會覺得他有更大的機會成為「Good Employee」。
作者覺得他只是更實際一點,如果他是雇主,他會更想雇用哪一種人?一種只是擁有一張紙,可能好像可以來應徵看看的人。另外一種是真的有作品,而且擁有一堆相關技能。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Everyone wants to be a top student and attain good results
作者說:如果你強迫自己學一門你根本不喜歡而且根本沒有好理由去學的知識,那一定是周遭的一些社會制約,比如說父母或同儕壓力。所以你等於是被他人控制,違背自己的自由意願,去學一些你根本不喜歡的東西。而當學習表現良好,則會被獎賞。
所以邏輯上來說,最好的學生,就是一隻機器人。為什麼他要努力成為一隻機器人?
(編按:我覺得比較像一隻寵物狗)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Most people need guidance to attain knowledge, most people can't learn independently outside of school
作者說:這完全是謬論。而且有這樣的言論實在是太自大了。
除非你有精神疾病,智能障礙,肢體殘障到無法使用 Google Search。否則這樣的論點,根本不能成立。而且如果有這樣的狀況,你也可能不適用參加公立教育系統。
而且想想,現在的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式與形式,不是因為自己想學,而是因為其他人逼你要「學習」,而且要用「特定的方式」。難道這不會造成這些學生長大以後以後聽到「學習新東西」就反感逃避嗎?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You should go to school to learn social skills
作者說:如果你認為學校裡的社交互動就是社會互動的縮影,那你根本是腦殘。
每天跟一群你根本不怎麼需要喜歡的人困在一起,而且還一困困一年。而且還要強迫跟一群沒什麼能力的人「合作」做一件你根本可以「獨立做完」的小事。然後你不爽這樣幹。老師還會認為你「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作者說在社會上,一般成人怎麼可能會忍受這種爛工作環境以及爛限制。
我們現在有 Facebook 以及有各種社交媒體,你可以自由選擇你想要一起工作與交流的人群。你根本就知道如何在真實社會中,怎樣「建立關係」。
為什麼要到學校上課才能學到這些技能?
社會大眾會說:My parents won't allow me to drop off school
作者說:Fuck your parents。真的嗎?你真的要讓別人決定你的人生嗎?
當然大家或覺得父母是關心最照顧自己的人。但是你要想想如果有人把你放在一個生活無聊,超痛苦,超傷害的環境,長達16年,然後說這是為你好。那說真的,他們這樣做,才叫真的不那麼關心你死活。如果他們真的那麼傲慢的宣稱自以為他們比你更知道你自己的需求,那這只是顯示了他們只關心他們自己「在當父母上的形象議題」。
把自己的自私建立在「宣稱對你的關心」上。他們根本就是大爛人。你難道要把你的人生交給爛人獨裁決定嗎?
「留在學校會讓父母感到開心嗎?」「不會,因為學校根本不會讓你開心。如果你根本不開心,你怎麼也會讓別人也開心。」
社會大眾會說:School is a happy and joyous enviornment to learn
事實上,根本已經沒有人這樣說了。根本沒有人會認為去上課會開心。怎麼可能有人一邊要被強迫學他不感興趣的東西,還要跟他不想相處的人每天泡在一起,追求他們根本不一定需要的學歷。還可以熱血的宣稱「我每天都迫不及待想要上學。我每天都不及待想跟那些人泡在一起了,我每天都很開心」
根,本,不,可,能。
知道為什麼嗎?這不可能會發生,而且說這種屁話根本沒人會相信。
但是你知道嗎?所有的家長還是這樣繼續跟他們的孩子這樣說。而且還繼續唬爛這些無聊痛苦的過程,是「學習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There are things taught in school that can't be learnt anywhere else
這種情況大概只會出現在醫生或律師身上,他們真的要上專門學校才能學到這些技能。不過問題在於,即使他們學到了這些技能,他們也要拿到了學歷證書才能真的取得工作。這種狀況實在太慘了。
還好不是每個人都想當律師或醫生。不過對於這兩個領域,作者想說這兩個領域實在需要改變了,不然那些本來可以變成「更傑出的醫生與律師」的人,只是因為無法忍受要花十六年去忍受這爛教育系統,而失去了從業的機會。
不過仔細想想,這兩個職業也不值得投資這麼大的代價去取得。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You're not going to be successful without good qualification
作者舉了幾個人,包括 Bill Gate, Mark Zuckberg...。這些人有什麼共通點?
他們都極度成功,而且...他們都是輟學者。
恩。你也可能覺得這是少數例子。對於那些念完書,也真的取得成就的人。他們也都會說,他們大部份的技能也是在學校以外取得。
說到這裡,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你有聽過有人這樣說「如果當年沒有上學,我不可能取得現在的這個成就,學校的教育的確為我現在的成就建立了扎實的基礎,而且對我的成功來說是無價之寶。」嗎?
成功根本不是跟學歷綁在一起的,而是跟你技能與熟練度有關。所以當你媽罵你:「如果你不去拿個學歷的話,你這一輩子不可能成功的。」叫他閉嘴。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You need something to fall back on
作者還問:所以你會認為「每天花十六個小時學習,每週花五天,一年內花九個月,連續花十六年在學校學習」。會比得上你在學校之外,用同樣的努力程度自由學習你喜歡的主題?且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的話,你腦子大概真的壞了。
鼓吹學校教育者會說:People in schools are professinonals they know the best way to educate you.
心理學家說最好的學習時間長度是一小時又三十分鐘,超過了以後,你應該休息三十分鐘到四十五分鐘。當然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像作者個人就是一次學兩個小時,休息一個小時。但是重要的是,你不應該太逼自己,否則容易筋疲力盡。且學習知識最好的狀態是當你心智輕鬆的時候。
但是學校說,學習必需要有 schedule,而且每個人都要統一套用同一套標準。一次要學三個小時,然後休息半個小時。
作者說他從來沒看過哪一個人,在經過這麼長殘酷無道的學習時程後,還能保持專注,並且每天都能保持。
所以當你不能專注,你覺得超級無聊,你很想休息,所以你開始想找朋友聊天。然後老師抓到你這種行為,警告你不准上課講話。但是你根本無法做到,因為你根本累爆了,然後老師又對你做出更嚴厲的懲罰。
這就是學校每一天的生活。
所以你還會相信這種屁話嗎?
結論
上面講了那麼多,你不會覺得學校教育就是一個地獄嗎?每天花了那麼多時間學了那麼多你根本不喜歡且完全用不到的東西,強迫與你跟本沒興趣的人一起相處,最後拿了一個在長遠看來之下並沒有多大用處的學歷。最後學習對你來說就變成一個充滿挫折痛苦的代言詞。
最後作者想給一段結語,現代的學校就是一個失敗的教育性質機構以及一套失敗的現實社會入門系統。現在的社會與科學那麼進步,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們攝取知識的方式。學校現在看起來已經變成完全沒有效率且過時的。
作者很高興他決定不再上學,而可以去選擇了一個他真正想要的人生。他也希望你也可以這麼做(找到想要的人生)。你值得更好的。
作者:新加坡的:Amos Yee
以上的內容,夠震撼人心吧。你知道這個作者現在幾歲嗎?他 16 歲。
這麼超齡的觀察,思考,以及論述。完全不是這個年齡的人可以講得出口的東西。如果我完全不說,光看文字,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四五十歲反抗學校的教育家才寫得出來的東西。
不過,他現在的狀態是:被新加坡政府抓起來丟到精神病院了。
原因是他也拍了這個 Video。他慶祝了李光耀的死,且拍了影片有理有據的批判李光耀的作為其實陷新加坡人民於水深火熱。
是的,他就是那個傳言侮辱李光耀被抓起來丟進黑牢,被人批評只想紅的屁孩 Amos Yee。這兩人是同一個人。
(請花一點時間也看完內容,有理有據。這樣的內容在台灣尺度根本沒什麼,但他被新加坡送進黑牢了。)
本來我看到新聞,只覺得國際上一直在吵這個新聞,幹嘛沒事國際組織要一直吵,保一個屁孩。(新加坡新聞上也一直把 Amos Yee 塑造成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屁孩)。
直到我今天覺得太煩了,還是認真去找了一下這個屁孩到底是多誇張。才發現誇張的是「新加坡政府」。這孩子是個深沈的不世出天才。新加坡政府是真的怕了他才要毀掉他。
看完了他更多影片(這是他十四歲時拍的影片 How to Speak Singlish):
我更相信他不是想紅的屁孩。而新加坡正想要把這個未來有無限可能且超有才華的年輕人毀掉。(新聞:辱李光耀少年 被囚精神病房 手腳被綁想自殺 http://news.memehk.com/posts/7594)
我看了很難過,也不知道能為他做什麼,於是我把這件事寫在這裡希望引起更大的關注。他只是在錯誤的時間點發出了值得深思的言論。他不應該罪至被毀。
加註:他也曾經拍過梁智強的小孩不壞,在這個採訪影片中,梁智強坦承當初是在一個短片中挖掘到他,擄獲他的原因是這一個14歲的小孩有20-30歲人的才華智慧,根本是在裝小。
新課公告:這個班是為了想快速進階 Rails 實戰,想大幅提升戰鬥力或想學習做商務 Rails 產品的開發者/創業者所開。
上課時間/ 報名網址:
報名網址:http://rocodev.kktix.cc/events/rails-e-commerce-2015-07
共四次 12 小時,大量實作。有紙本與電子講義
- 7/13 (一)19:00 - 22:00
- 7/20 (一)19:00 - 22:00
- 7/27 (一)19:00 - 22:00
- 8/03 (一)19:00 - 22:00
這個問題也是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大概會發生在學 Rails 半年或一年後的 Developer 身上。我會推薦兩個解法:
1. 找一個願意「罵你」的導師給你方向
注意,我這裡講的是「罵你」不是教你。出社會大家都是成人了,沒有人有義務「教你」,公司是上班賺錢的地方不是學校。有前輩願意「提醒」你的成果需要修正其實已經要心存感謝了(如果你工作年資只有一年,可能無法體會。工作到第二三年就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了)。
不要抱怨前輩都「不教」,人家願意「罵你」已經是願意花時間提醒你做不好的部分修正。如果人家默默的都不講話放你去跳坑,你可能已經被同事打報告建議上司開除了。
找到一個願意「罵你」的前輩,可以讓你學習的速度加快不少。畢竟學習最困難的天險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哪裡不行」。
Read on →程式初學者的失落之鑰 – “Computational Thinking”
在閱讀正文前,我希望大家先讀一篇: 程式初學者的失落之鑰 – “Computational Thinking”,了解什麼是 Computation Thinking。
新手大門檻:從來沒有拆解過東西
很多 Ruby on Rails 新手在終於掌握 Ruby on Rails 的基礎瞬間會很開心,但是在過後的兩個禮拜會陷入極度沮喪。
因為大家都發現,來來去去大家還只是會書上的那幾個功能,要寫出自己想要的功能或網站還是趨近於不可能。原因就在剛剛講的,初心者缺乏「Computational Thinking」(用電腦解決問題的思維)(也就是拆解與實做,並在實作的過程中找到資源)
我在去年的 Ruby on Rails 實戰班 裡面有教這個能力。這次在這篇文章內我試著再重新寫一次這樣的教學。
Read on →前幾天有一篇很熱門的文章 軟體工程師的創業陷阱-接案,寫創業千萬一開始不要接案,否則你會掉入大坑。這篇的論點我相當同意。
我曾經一邊開過接案公司一邊做軟體。雖然一直以來收入不錯,但是做到一半的時候我就發現許世杰前輩在 FB 講的這一段話 了
「因為不管你再有能力,它的本質就是一個營收與人力規模必須同時保持比例成長的行業。它的核心競爭力始終就是規模,成本,與人力資源效率。然後,身為一個專案公司的老闆,不管你經營的再成功,你的公司永遠無法超越TCS 這類印度公司早在2004年就已經達成的成就。」
追根究底,接案是一個很難 Scale ,很難「成長」的生意。尤其台灣接案付款的方式又跟歐美的「慣例」截然不同。
如果談判不夠強勢以及現金流掌握的不夠好,非常容易翻船。而且現金流本身有一個弔詭性,客戶開票(不一定是票,有可能也是分期)給你,但你發薪水絕對是「即期」現金進去員工戶頭。一來一往,接案公司老闆會呈現非常大的現金壓力。(甚至我知道有人接案是接到一屁股債...)
(特別是如果客戶故意改變驗收條件,或中間有什麼講不清楚的糾紛,或者純粹就是公司自己專案控管不好。而你賺不賺錢甚至跟你的「開發技術」與「專案管理技術」一點正相關都沒有 XD)。
好,反正每個接案公司老闆大概都知道我在講什麼。很多檯面上不能講,員工也不能知道,只能自己吞下去的事。這裡跟主題無關,我就先省略,有空再重新回來講。
Read on →前幾天 Zonble 在他的牆上分享了這則有趣的 Growth Hacking 漫畫,覺得很有趣。徵得引用同意後,把我之後回應的 comment 一起整理回來部落格上面。
場景
行銷:「我們的註冊流程太複雜,要輸入太多資料才能註冊一個帳號,會讓用戶產生挫折感,必須想辦法簡化!」
工程師:「嗯!有道理」。
行銷:「另外,我們現在從註冊流程中,從用戶身上得到的資訊太少,無法精確找到我們的 TA,造成沒有行銷的武器,必須要流程中獲得更多資料!」
工程師:「嗯!」
工程師:「所以我們要作哪件事情?」
行銷:「我們要作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要爭取更多用戶,也就是 Growth Hacking!」
註冊時真的一定要索取很多資料才能精確鎖定 TA 嗎?
Read on →時常有想要轉職 Rails 開發的(新手)朋友,寫信問我同樣一個問題:學 Rails 需不需要先學 Ruby?
答案:學 Rails 「不需要」先學 Ruby
我在這裡大膽給出一個會被公幹的答案,但我認為這是實話。學 Rails 「不需要」先學 Ruby。
然後我再大膽跟讀者講一件我以前我幾乎沒跟人說過的秘密:「其實,我學 Rails 『沒有先學』Ruby。」
是真的。
然後,我再告訴你一個其他秘密。很多其他 Rails Developer 他們「也沒有先學」Ruby。只是他們不敢跟你講而已。
為什麼很多資深開發者都叫新手先去學 Ruby? (補償心理和政治正確)
Read on →這是我去年寫的一本 Rails 找工作指南。賣了一兩百本。因為這本書最近銷售不知道為什麼又變得超級好。(我沒有在推銷)
我想應該是最近突然 Rails 工作行情又變得非常好吧。
想想過了一年,也應該來改個版。原本的書籍形式不是很好互動,於是我這次改版成為線上課程形式,也把內容重新寫過一大部分。
新的網址在:http://growth.xdite.net/courses/land-dream-rails-job
(重新貼當初寫書的動機)
撰書動機:解決困擾
在臺北辦 Rails Meetup 兩年多以來。這些年來:很多人來 Meetup 找我問過問題。根據統計:頻率最高的竟不是「開發上的問題」(基礎開發的問題我都轉交社群朋友回答,我本人只接受技術架構調整、Code Review、求職面試類的問題。),而是求職相關問題。
以下按照排名列出我常被問到的問題(也包含來信 email 統計):
求職篇
- 如何找到一個 Rails 工作(超過150次)
- 我夠不夠資格面試上一份初級 Rails 工作 (超過100次)
- 我零經驗,想轉行寫 Rails。合適嗎?(超過100次)
- 學完「基本」的 Rails 之後怎麼實做自己的 project ( 超過 50 次)
- 我沒有太多開發經驗,想換公司去累積經驗,但人家又不收沒有經驗的開發者,要怎麼辦(超過 50 次)
- 哪間公司目前比較適合我的程度(超過 40次)
- 怎麼樣才算是 Senior Rails Developer (超過 30 次)
- 你知道某某公司面試考什麼嗎?(超過 20 次)
- 可以幫我看一下履歷寫這樣可以嗎?(超過 20 次)
- 我要找一份 Remote 工作,目前這樣程度夠格嗎?(超過20次)
找人篇
- Xdite 你有認識人可以介紹嗎?
- 你的公司都怎麼挑人?
- 你怎麼出筆試/面試題目的啊?
- 怎麼正確鑑定一個 Rails Developer 的程度
- 怎麼阻擋「亂來」的履歷入侵信箱
- 去哪裡徵才可以找到優秀的 Developer?
身為職業 FAQ 答題機器人,我發現願意高薪求才的公司非常多,但他們找不到合適的人(或者說是從履歷上看不出來適合)。學習 Rails 的人也非常多( Rails 101 銷量非常好 )。但是這兩者卻對接不起來。
身為勞方,大多數人卡在「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沒有作品開發經驗怎麼找工作。或者是不知道怎麼樣的技能需求才能達到面試門檻。身為資方,不知道去哪裡找人。或者是信箱每天老是收到一些「完全來亂」的履歷。
其實這些都有解答。但不是一時用講的,甚至在 Meetup三小時內,能夠就講清楚的答案。但是我一年要回答這些問題非常非常非常多次...
於是最後我決定把這些問題和答案全部集結在一起編成這個教材。
解決勞方 / 資方的問題
- 如果你想自學,這本書裡面有一整份順序自學實作指南
- 如果你想打破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這本書教你如何順利累積書本外的實作經驗
- 如果你想找能正確累積經驗的工作,這本書教你找到適合等級的工作
- 如果你想找工作大加分,這本書教你開金手指
- 如果你不想履歷石沈大海,這本書教你寫出不容易被刪掉的履歷
- 如果你不想搬家,想要找到 Remote 的工作,這本書教你如何應徵上 Remote 工作
- 如果你想升上資深工程師,這本書會介紹資深工程師的進階方式
這次的更新多了什麼
- 有現成的履歷 與 Cover Letter 可以直接拿來用
- 可以把履歷寄給我,我會提供建議教你怎麼修改
- 有討論區可以在課程內直接發問
- 提供了 Rails 面試考古題
這次有折價卷嗎?
請點 這個連結
原價 $120 變成 $75, 2015/07/01 前有效,只剩一個月。